位置: 首页-》 首页 > 文化建设 > 正文

提升软实力与 加强大学文化建设


2018-06-12 10:34:06 

一所大学的综合实力,包含硬、软两方面。硬实力体现为学校的设施条件、办学规模、办学资源、师资队伍数量与结构、学科建设水平、人才培养等相对显性的指标体系。软实力则包括学校的精神传统、办学理念、办学特色、管理制度、校园文化等多种因素,对内影响学校生机活力和凝聚力,对外影响学校的美誉度、吸引力。大学的综合实力也非硬实力和软实力的简单相加,而是这两者有机融合的产物。

从文化或软实力的视角来考察,不难发现,眼下许多大学实际上已丧失应有的文化意识,缺少应有的文化战略眼光,出现“没有文化”的尴尬(准确地说应该是:缺乏高品质的文化,或是丧失了超越世俗功利的文化追求)。许多大学除了热衷追求外延扩展、升级升格等之外,还有多少超越世俗功利的追求?对于自由之思想、科学之精神、高远之理想、臻至善之追求,以及生命的智慧、人文的关怀、艺术的品位、审美的感动、创新的激情、儒雅的风范、诗性的世界、责任的担当、庄严的承诺、积极的态度、健康的情感、个性的风格……还有多少关注与坚持?当大学一个个在追赶、超越的潮流中陷于急功近利和浮躁,思想和精神的堡垒灯塔功用锐减;当大学教授们一个个忙于在评级考核指挥棒下凑论文、跑课题、填表格,而忘了育人的职责、学术传承与科学创新的使命、失却了对精神世界完善的追求;当大学生们一个个失却了应有的青春热情、理想追求,没有了对世界人类、社会进步应有的抱负担当,而将毕业后能寻得一只“饭碗”当作最大理想。如此,作为大学灵魂的大学文化,是否已经在有意无意中被丢弃了?软实力又从何谈起?

要扭转大学建设过程中普遍存在的“软”、“硬”实力失衡现状,切实加强大学的文化建设,实现大学硬、软实力同步提升,可从以下方面努力:

努力培育弘扬大学精神。大学精神是一种反映大学本质的精神状态。大学精神的基本范畴包括自由精神、独立精神、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和批判精神等。例如,北京大学以“提倡新学,主张思想自由,兼容并包”而闻名,北京师范大学以“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而著称。大学需保持应有的一份精神坚守,培育和弘扬大学精神是大学文化建设的首要任务。大学精神既是历史的,又是现在的,更是未来的,培育具有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大学精神,坚持以大学精神统领大学文化建设,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培养高尚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是创新大学文化建设、提升学校软实力的一个至要关键。

明晰办学理念。大学的办学理念,是办学者对大学精神、性质、功能和使命的最基本认识,也是大学内部管理及运转的哲学基础。哈佛大学提出的“与柏拉图为友,与亚里士多德为友,更要与真理为友”,耶鲁大学推崇“追求光明与真知”,柏林大学强调“学术自由”,清华大学以“厚德载物”阐释自己的办学理念,这些都是引领大学朝着正确方向前进的很好实例。当代中国大学的办学理念,既要深深扎根于中国传统文化所孕育的核心价值和合理成分,又要在传承与借鉴的基础上,从自身的办学历史和现实定位出发,紧密结合社会发展、学生发展对学校教育的要求,凝练出具有自身特色且与时代和世界同步的办学理念,从而对“大学是什么”“大学应该怎么做”两大核心问题作出明晰的价值识别和判断选择。

完善大学制度。大学制度是大学正确的办学思想的落实、核心价值观的遵循、特色和创新体系的形成等大学精神贯彻落实的保障。大学必须在根据大学的基本价值取向和发展目标确立大学组织结构和管理运行体制和机制基础上,通过民主决策,尽力建立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规范各种办事程序和行为,建立健全有利于大学精神发扬光大的各种激励政策,最大限度地调动教职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潜力,以共同实现学校目标。同时要增强各种制度执行力,使学校规划、制度实施成为师生共同的自觉行动。还要不断推进大学制度创新,使大学与时俱进,增强组织活力,适应社会发展。国内外很多经验证明,大学制度的改进与创新,有时可以在不太长的时间内改变一所大学的面貌。从这个意义上说,完善大学制度本身就是提升高校软实力的有机组成部分。

培育办学特色。大学不仅有追求真理的终极目标和服务社会的历史使命,更应有在承继自身历史传统基础上形成的办学特色。在社会分工日趋细化的背景下,特色就是独一无二的竞争力,鲜明的办学特色就是大学的生命力所在。培育办学特色对于提高高校,尤其是地方院校的竞争力,从而在激烈竞争与日新月异的发展中取得一席之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大学必须立足于本身的历史发展状况、学科特点和所处的社会环境,明确自身定位,发挥强项优势,不盲目随大流,不追求“大而全”,树立特色兴校的办学理念,强化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办学定位,突出发展学科优势的品牌特色专业建设。从某种程度上说,特色就是优势,特色就是软实力。

建设先进校园文化。校园文化是指师生共同创造和逐步形成的精神财富、文化氛围的活动形式和物质形态。有学者把大学教育通俗地比作“泡菜”,认为大学育人就好比泡菜缸泡菜,泡菜缸里有什么样的泡菜汁,就会泡出什么味道的泡菜。同样地,大学有什么样的文化精神,就会培育出什么样的人。学校全部的工作就是调好这个“泡菜汁”,营造高品位的文化氛围,让师生在这氛围中去思考、理解、感悟,净化灵魂,升华人格,完善自己。人才培养强调创新,而创新精神、创新意识的培养需要独具活力的文化氛围。大学校园文化就是一种精神和氛围,是引导人、激励人、鼓舞人的内在动力。学校拥有了高品质校园文化,必定给学校注入蓬勃的生机与活力,管理制度就将不再成为师生的精神束缚而变成激励力量,会培养出人才、吸引来人才。在建设优良校园文化过程中,也包括使学校各种学术、文化活动和庆典仪式等制度化、规范化,使之成为学校的文化品牌,彰显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文化特色。一所大学一旦失去了高尚的文化支撑,师生的精神家园将趋于荒芜,学校也将因之失去可持续发展能力。

(作者为宁波大学软实力研究中心、宁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