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首页 > 宣传动态 > 正文

初心在 使命在——2018年的《山东财经大学报》


2019-01-11 15:45:32 

本报记者 宿文娜

截至2018年底,《山东财经大学报》连续三年全年报纸入选“中国高校校报展示平台精品推荐”,并且2018全年35期位列精品推荐十强榜单。大众日报高级编辑武宗义赞扬山财大报——“有层次,有章法,真心是好!” 《山东教育》主编韩普生点赞——“咱的报纸办得真好!重磅!时效!行动迅速!有情怀,大气!”

时间,见证不变的坚守。

2018年,在学校建设全国一流财经特色名校的征程中,《山东财经大学报》初心不改,担当校党委机关报使命,始终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深刻把握新时代宣传思想工作规律,在学校改革发展的每个节点,都能看到听到校报的呐喊助阵。

有初心——把准政治方向舆论导向

明方向才有行动力,讲导向才有正能量。

一年里,校报通过精心组织,把准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围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校报相继推出“新时代 新征程 砥砺前行再出发——学习十九大精神笔谈”“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 开创思政工作新局面”等系列专题,开设“党建在行动”“作风建设进行时”“学习与思考”等专栏,刊发消息、评论、理论文章等50余篇,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主义思想真正入耳、入脑、入心,成为最广大师生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一年里,在一版显著位置刊发“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网信工作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收听收看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热议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等头条消息,在二版开设“学习两会精神”栏目,及时报道各部门单位学习动态;围绕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乡村振兴战略、首届儒商大会等,或设置专栏约稿,或刊发图文消息等,共计30余篇。真正把学习贯彻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和省委重点工作等贯穿到新闻采编全过程,融入每一个专题每一篇报道。

9月,全国教育大会召开后,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组织集体学习,校党委印发学习通知,校报第一时间刊发“全国教育大会,习近平提出要在6个方面‘下功夫’”“校党委要求认真学习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等消息,迅速掀起了学习热潮。从总第1236期到1335期,在二版开设“学习全国教育大会”“理论新视野”等专栏,对学习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进行图解分析和深度解读,集中刊发各职能部门、教学单位学习动态,并邀请学校知名专家学者撰写理论文章,全面准确把握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让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为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校报提前谋划,创新手段,用心用情做好新闻宣传工作,刊发“以改革创新精神推动学校事业发展迈上新台阶”等消息、通讯、评论、图片等新闻作品和副刊作品近百件。其中,本报记者撰写的特稿《与时偕行 与世推移——改革开放大潮中的山东财经大学》,一经刊发便备受好评,师生纷纷在朋友圈转发、点赞。从2018年10月12日到12月27日(总第1327期-1338期),连续10期重磅推出“回眸改革开放四十年”专题报道,与读者一起感受日新月异的时代巨变;12月13日总第1337期,以整版形式图文并茂地梳理“山东财经大学的1978-2018”,激荡改革开放的磅礴力量。

精准发声,强化新闻评论的引导力。校报继续发挥新闻评论的引导作用,围绕思政工作、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改革开放等方面,先后刊发“迎接思政工作的好时代”“做好‘三个第一’大文章”“为‘不忘初心’点赞”“用心用情打造‘金课’”“让我们‘跑’出一个好成绩”“敢担当善作为,一个都不能少”等多篇文章,精准发声、有力引导,受到读者好评。

强“四力”——让新闻作品有思想有温度

这一年,校报继续恪守“做精致新闻,办名校名报”的办报理念,办报人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既让“党委行政满意”又令“师生校友爱读”。

凸显权威表达,让新闻作品有思想。在办报过程中,校报一直重视发挥校园主流媒体的引导示范作用,注重表达报纸的内涵和价值。校报在头版头条通栏刊发“大学习大调研大改进纪实”,把学习讨论、调研排查、改进提升贯通起来,为学校内涵式发展、高质量发展鼓与呼;围绕加强意识形态工作、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等开设专栏,刊发消息、通讯、评论、学习笔谈等文章近30篇,在凝心聚力提振士气上见成效。

注重选题策划,让新闻作品有品质。不断在提高选题设置能力和专题策划水平上深思考,下功夫,出精品。二、三版开设的“学习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动能转换进行时”“学习与思考”“优秀科研成果要报”“学子看两会”“青年谈”“学子时评”等十余个品牌栏目,紧扣重要节点、重大活动、热点焦点,既有学校相关领域的知名专家教授撰写理论文章,也有莘莘学子关注畅谈时事热点,做到了策划出新、时效领先、彰显权威。

回应师生关切,让新闻作品有温度。一年来,校报人走出办公室,到广大师生中去,到多姿多彩的校园生活中去,用眼睛观察、用头脑思考、用手中的笔和镜头为学校改革发展放歌。“跑出‘双创’加速度”“所有努力,都是为了高质量发展”“这门课,何以吸引上百所高校来观摩?”“为了大地的丰收” “弘扬高尚师德 潜心立德树人——庆祝第34个教师节‘最美教师’系列采访”等一批有分量接地气的深度报道,频频登上头版头条;一版“刷屏”新闻图片件件精选,从主校区靓化建设、新生军训、双选会、校园活动到关注退伍兵学生、优秀考研学子、留学生访学生等,生动讲述身边人身边事,强信心、暖人心、筑同心,让昂扬向上的奋进之歌唱响校园。

此外,校报人还通过组建或加入“记者之家”“财大报骨干群”“日常工作组”“摄影工作组”“学校宣传精英之家”微信群等多种形式,整合各部门各单位资源,掌握第一手新闻线索,深入听取师生的真言良策,在栏目设置、报道内容上精准定位,推陈出新。

深融合——让网络新闻舆论更清朗

一年里,校报官方微信全年推送133条。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推出“致敬改革开放,砥砺奋进再出发”等原创文章,点赞祖国伟大变革;纪念一二九运动,推出“追忆寒冬中的热血”;国家公祭日,推出“勿忘国耻,吾辈自强”;纪念九一八,推出“牢记历史,勿忘国耻”;七一来临,推出“喜迎‘七一’ 不忘初心”,激发爱国情怀……身处互联网这个舆论传播的阵地,校报官微等新媒体与校报始终一个标准、一个要求、一条底线,举旗亮剑,定音定调,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

2018年,校报在已构建的一报一网两微传播矩阵基础上,不断创新传播思路、手段和方法,进一步着眼师生需求,从内容、平台、技术、渠道等多方面与新媒体深度融合。报社精准运用微博、微信、QQ空间等各自媒体特点,围绕重大选题、重要事件、重要节点等,以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直播等多种方式和渠道进行深入宣传,构建起报网融合发展的大宣传格局,借助新媒体“多元、个性、交互、快速和开放”的传播优势,做出校报的“时度效”和“精准深”,让主旋律报道对“00后”更有吸引力。

有担当——以文载道成风化人

校报牢记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有效发挥自身优势,坚持服务育人、办报育人。

关注社会热点,引领青年学生。创新话语体系,报道师生关心的事,说师生听得懂的话。独家策划“时代记忆:我们与祖国同行”“奉献在岗位,尽职不言悔——优秀研究生教学秘书风采”“星光不问赶路人——优秀考研学子系列报道”“奋斗的青春最幸福”“向着未来出发”等,有气有势,有情有韵。聚焦大学生的“课堂笔记”“时间管理”“危机意识”“亲子关系”“恋爱观”“追星热”“互联网隐私权”等选题,多以制作专版或专题的形式呈现,有识有度,有趣有味。这些选题的共同特点是话题热度高、针对性强,学生有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通讯、言论、问卷调查、话题讨论、新闻图片等,用师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和语言进行深入分析和报道,极大增强了报纸的影响力。

追求文化底蕴,滋养青年学生。2018年9月26日,山财大校歌《梦想花开》后, 党委宣传部、校团委、艺术学院在全校组织学唱传唱校歌,校报在一版、二版、三版陆续刊发消息、通讯和新闻图片等,引导广大师生传承财大精神,弘扬财大文化,凝聚财大力量。重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进一步打造四版“文化在线”“经典讲堂”等经典人文栏目;增设“我眼中的40年”“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征文”“新书架”等新栏目,策划制作“金庸,一个不可复制的神话”“花香何及书香远”以及开学季、毕业季等专版,对我校师生与改革开放同行共进的故事、教师新出版的学术专著、传承红色基因主题征文、财大四季美景等及时报道,在熏习浸染之中发挥“成风化人”的作用。

加强队伍建设,助力青年学生。去年11月8日,记者节当天,报社邀请齐鲁晚报记者郭立伟作“校园新闻记者初长成”报告,手把手教大家练出“新闻眼”、写出好故事。报告会结束后同学们都还意犹未尽:“感谢校报给我们这么好的机会”“这顿新闻大餐分量十足,让我受益匪浅”“青春有新闻作伴,值得”。

与此同时,不断优化学通社组织结构,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表彰十佳学生记者优秀通讯员,评选年度学生好新闻作品,进一步激发学生记者的活力和创造力。校报官方微信、微博、QQ空间、山东财经大学壹点号等新媒体平台,在校报老师的统筹指导下,全部交由学生管理、运营、维护。一年来,校报刊发学生新闻稿件、副刊美文、摄影作品等共计500余件;在官方微博微信、QQ空间、山财大壹点号等新媒体平台完成推送478条,使学生在实践中锤炼成才。2018年暑假,校报推荐4名优秀学生记者到齐鲁晚报实习,郭立伟赞扬我校学生记者“肯吃苦,爱学习,善思考,在实习中表现优秀”。